1. <span id="5yl4h"><optgroup id="5yl4h"></optgroup></span>

      <thead id="5yl4h"><nav id="5yl4h"></nav></thead>

      同為科技(TOWE)防雷科普篇(三)——與雷電相關的基本知識講解

      時間:2023-04-30閱讀量597

      前  言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放電現(xiàn)象,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雷電一般產(chǎn)生于對流發(fā)展旺盛的積雨云中,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夏季雷電時有發(fā)生,雖然常見,但你真的了解雷電嗎?這篇內(nèi)容同為科技(TOWE)將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下關于雷電的知識!


      雷電是什么?


      雷電是一種大氣放電的自然現(xiàn)象。這種放電時間短促,但電流異常強大,能達到數(shù)萬安培到數(shù)十萬安培;放電時產(chǎn)生強烈的光即閃電,同時釋放出大量熱能,瞬間能使空氣溫度升高1萬~2萬℃,空氣的壓強可達70個大氣壓,威力巨大。這種放電有的是在云層之間進行,有的是在云層與大地之間進行。云地之間的放電會破壞建筑物、電氣設備,傷害人畜,引發(fā)火災;云層之間放電則威脅航空、通信安全。給國民經(jīng)濟和人們生命財產(chǎn)帶來巨大的損失,在20世紀末聯(lián)合國組織的國際減災十年活動中,雷電災害被列為最嚴重的十大自然災害之一。


      雷擊的形式


      雷擊一般有直接雷擊和間接雷擊兩種形式。


      直接雷擊(包括雷電直擊、雷電側擊):在雷電活動區(qū)內(nèi),雷電直接通過人體、建筑物、設備等對地放電產(chǎn)生的電擊現(xiàn)象。


      間接雷擊:所謂間接雷擊是直接雷擊產(chǎn)生的電磁脈沖通過導體傳導,如以雷電波侵入、地電位反擊等形式侵入建筑物內(nèi),導致建筑物、設備損壞或人身傷亡的電擊現(xiàn)象。


      雷電波侵入是指雷擊發(fā)生時,雷電直接擊中架空或者埋地較淺的金屬管道、線纜,強大的雷電流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室內(nèi)。


      地電位反擊是指直擊雷防護裝置(如避雷針)在引導強大的雷電電流入大地時,在它的引下線、接地體以及與它們相連接的金屬導體上會產(chǎn)生非常高的電壓,對周圍與他們鄰近卻又沒與它們連接的金屬物體、設備、線路、人體之間產(chǎn)生巨大的電位差,這個電位差會引起導體之間相互放電。


      易被雷電襲擊的對象


      雷電“喜愛”在尖端放電,所以在雷雨交加時,人在曠野上行走,或扛著帶鐵的金屬農(nóng)具,或騎在摩托車上,或恰恰舉起高爾夫球桿,或在電線桿、大樹下躲雨,人或物體容易成為放電的對象而招來雷擊。建筑物的頂端或棱角處,也是容易遭受雷擊;此外,金屬物體和管線都可能成為雷電的最好通路。因此,了解這些規(guī)律對預防雷擊有很重要的意義。


      易遭受雷擊的地點:

      (1)水面和水陸交界地區(qū)以及特別潮濕的地帶,如河床、鹽城、葦塘、湖沼、低洼地區(qū)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土壤電阻率較小的地方,如有金屬礦床的地區(qū)、河岸、地下水出口處和金屬管線集中的交叉地點、鐵路集中的樞紐、鐵路終端和高架輸電線路的拐角處;

      (3)土壤中電阻率不連續(xù)的地點,比如巖石和土壤的交界處、巖石斷層處、較大的巖體裂縫、露出地面的巖層、河沿,以及埋藏的管道的地面出口處等等;

      (4)地勢較高的曠野地區(qū)。

      易遭受雷擊的物體或建筑物:

      (1)高聳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電視塔、高聳的廣告牌等﹔

      (2)排出導電塵埃、廢氣熱氣柱的廠房、管道等;

      (3)內(nèi)部有大量金屬設備的廠房;

      (4)孤立、突出在曠野的建筑物以及自然界中的樹木;

      (5)電視機天線和屋頂上的各種金屬突出物,如旗桿等;

      (6)建筑物屋面的突出部位和物體,如煙囪、管道、太陽能。


      以上就是同為科技(TOWE)帶來的“與雷電相關的基本知識講解”篇內(nèi)容,下期將繼續(xù)深入普及與雷電相關的基礎知識,為大家?guī)韨€人防雷的相關常識,以期能為人們在雷電季節(jié)從容應對雷電災害和保障安全生產(chǎn)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