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國家規范標準介紹與施工技術要點
時間:2023-04-24閱讀量680
防雷接地是一種防止雷電對建筑物、設備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措施。在防雷接地系統中,將建筑物、設備、金屬構件等導體與地面形成良好的導電連接,以便將雷電通過接地體排放到地下,從而保護建筑物、設備和人身安全不受雷擊的影響。防雷接地系統的實施是必要的,因為雷電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TOWE作為中國雷電防護行業知名企業,擁有超百香專利領先技術,全產業鏈服務,提供從產品研發、生產到工程設計、施工及檢測服務一體化全產業鏈服務,是國內為數不多具備如此齊全專業能力的行業領軍企業,自2001年成立以來為超百萬用戶提供過專業的雷電防護產品與服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APEC會議、六十周年大慶、北京冬奧會等國內眾多重大事件項目建設,涉及軍工、電力、電信、金融、政府、教育、衛生等國計民生所有行業。防雷接地分為兩個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擊而造成損害;二是靜電接地,防止靜電產生危害。隨著儲罐陰極保護應用的日益廣泛,其保護效果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防雷接地規范與陰極保護規范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下面是有關防雷接地系統國家相關規范標準:接地工程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周圍環境對工程效果的影響,脫離了防雷產品工程所在地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實踐要求要有系統的接地理論來對工程實際進行指導。而設計的優劣取決于對當地土壤環境的諸多因數的綜合考慮。土壤電阻率、土層結構、含水情況以及可施工面積等因數決定了接地網形狀、大小、工藝材料的選擇。因此在對人工接地體進行設計時,應根據地網所在地的土壤電阻率、土層分布等地質情況,盡量進行準確設計。接地體:又稱接地極,是與土壤直接接觸的金屬導體或導體群。分為人工接地體與自然接體。防雷產品接地體做為與大地土壤密切接觸并提供與大地之間電氣連接的導體,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接地設計中,利用與地有可靠連接的各種金屬結構、管道和設備作為接地體,稱為自然接地體。如果自然接地體的電阻能滿足要求并不對自然接地體產生安全隱患,在沒有強制規范時就可以用來做接地體。而人為埋入地下用作接地裝置的導體,稱為人工接地體。一般將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屬物體埋入適合深度的地下,電阻符合規定要求,則做為接地體。具體參考接地規范,防雷接地、設備接地、靜電接地等需區分開。接地是防雷工程的最重要環節,不論是直擊雷防護還是雷電的靜電感應、電磁感應和雷電波入侵的防護技術,最終都是把雷電流送入大地。因此沒有優良的接地技能,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過程。保護接地的作用就是將防雷產品電氣設施不帶電的金屬部體與接地體之連作優良的金屬聯接,降低接點的對于地電壓,防止人體觸電風險。為了避免雷電傷害,造成的一系列的損失,基本上在每個領域中,都是需要做好防雷工程。防雷工程的防雷的方法有很多種,接地時其中最常見的一種,下面則是幾點關于防雷接地施工的技術要點:(1)搭接長度:圓鋼與扁鋼搭接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扁鋼與鋼管,扁鋼與角鋼焊接,緊貼角鋼外側兩面,或緊貼3/4鋼管表面,上下雙側施焊。扁鋼與扁鋼搭接為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2)焊縫要求:焊縫應飽滿并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不得有夾渣、咬肉、裂紋、虛焊、氣孔等缺陷,焊接處的藥皮要敲凈。(4)利用柱主筋作防雷引下線時,主筋連接的兩端應作跨接處理。(5)總等電位和局部等電位根據設計要求,用鍍鋅扁鐵引出。(6)引下線應采用油漆做標記,防止錯焊導致上下不連通。(7)均壓環。I類建筑30m以上,II類建筑45m以上應焊接均壓環。作為接地均壓環的圈梁鋼筋選取圈梁上層左右2根直徑≧16mm的鋼筋,若直徑小于16mm,可選用圈梁上層4根鋼筋作接地均壓環。各均壓環與防雷引下線按規范做法可靠連接,各樓層外墻的各類金屬設施均應就近與其等電位連接,連接點應不少于兩處。做好防雷接地工程,能夠讓人們在雷雨天氣下可以更加安全地工作和生活,保護相關用電設備,延長設備壽命,減少維修費用,還能避免因雷電引起的系統故障和停電,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為人們的生活、工作、生產帶來諸多便利與保障。